客 户 服 务
第二部分 REACH法规影响分析
作者:黎宇澄 文章来源:科勒颜料外贸出口一部 发布时间:2010-3-30 10:36:51点击次数:
REACH对我国化工及相关行业的影响
欧盟作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REACH法规的实施,对我国化工及相关行业影响深远。
据海关统计,2004年,欧盟与我国的化学品贸易总量为2719万吨,总金额达到299亿美元。其中,出口的化学品涉及904个税则号,出口量1000吨以上的有215种产品,出口量100吨以上有474种产品;欧盟向我国出口化学品则涉及1066个税则号,共991万吨,进口额159亿美元。REACH法规实施后,中欧双边贸易中的化学品和使用这些化学品的下游产品将受到直接冲击。
REACH对进口商和欧盟地区内的生产商规定了大量的义务,并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因而也产生了高昂的检测费用。据估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注册评估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化学物质进行第一水平试验需花费约25万欧元,进行第二水平试验需花费约32.5万欧元,两者合计57.5欧元。实际上,REACH引起了严重的进入市场许可的问题,将对中国与欧盟有关的进出口行业及相关方面造成巨大的影响。
首先,REACH将直接使出口欧盟化学产品成本增加。欧盟新化学品政策一旦实施,石化行业将首当其冲,我国将会有近700种出口欧盟的化学品面临注册、评估、许可,且必须通过欧盟国家的进口商或代理商进行注册。有关人士在欧洲会议有关REACH法规也发展中国家化学品出口听证会上了解到,按2002-2004年的统计数据,如果不符合REACH新注册规定,中国每年对欧出口可能减少37亿欧元。注册以化学品安全数据为基础,为满足REACH对安全数据表的要求,我国出口欧盟企业必须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搜集、补充、完善现有产品的安全数据表,或者通过付费与其他注册人共享数据。而对于出口欧盟10吨/年以上的化学品企业,更需以欧盟下游用户、消费者使用等情况为基础进行化学品安全评估、制定化学品安全报告等工作。企业履行以上义务必将产生高昂的测试、注册、评估等费用,使化工品出口欧盟的成本显著增加。
其次,轻工、机电、纺织等相关下游行业也将因为产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而不同程度地受到该制度的影响。这些行业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化学品原材料,而且因为使用的原材料(化学品)种类、来源、数量等更加复杂,需要按照REACH的要求分别准备的相关资料和符合性程序也会更加反复,所需的评估、测试费用更高。这些受影响行业也可以将提供原料相关化学物质信息的要求向上游供应商转移或者采用绿色环保替代产品策略,但这样会使原料供应价格提高,也同样将使产品出口成本上升。可以肯定,为了满足REACH的要求将必然导致对化学品测试、评估、管理等费用成本增加,削弱中国相关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少中国生产企业的利润。
另外,欧盟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来源地,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时还离不开欧盟货源。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的化工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必将把其高额的注册、评估费用打入产品和出口成本,因而提高出口价格,这对中国化工进口企业来说无疑要增加成本。由于我国从欧盟进口的化学品主要是高档的、高附加值的、我国目前急需的有机、无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塑料及其制品,因此,我国化工贸易逆差可能会更大。据行业测算,将使我国从欧盟进口化工品的平均价格普遍提高6%以上,不仅影响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将导致我国相关的下游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纺织、医药、轻工、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严格的评定标准、繁琐的评估程序、高昂的评审费用,这些“拦路虎”都势必会阻碍中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对欧贸易步伐。即使在欧盟内部的评估也将使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会因REACH而倒闭,对于中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短期内难以克服资金、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一系列障碍,被迫放弃欧盟市场、寻找欧盟以外的替代出口市场代替供应商就成为最可能的一种选择。
REACH的实施,将普遍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些原本就成本高、利润小、对环境有污染、危及人身健康的产品,其生产地将会从欧盟转移到第三世界,也极有可能转移到我国生产。随着各国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若不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将可能造成污染转移的问题。影响人体健康及污染环境的产品有可能向我国转移,随之带来的将是我国从自然到社会发展环境的长期的、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尽管REACH将对我国众多产业产生不利影响,但REACH代表了国际上对化学物质实行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而且已经显示了这种制度向更广范围国家扩散的可能,所以,作为全球化经济体重要成员之一的中国,应对REACH将是提升企业、科研组织、政府及其他相关团体对化学品风险评估理论、检测技术及管理措施的研究,促进绿色环保替代品、产业的研发和投入,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化学品的认识、研究、应用和管理的水平,对于整体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则是与百利而无一害的。
广东十余类上万种优势产品出口将受阻
继WEEE、RoHS、EUP三大环保指令相继实施后,一波影响更大、涉及产品更广的“绿考”——REACH法规已于2007年6月1日在欧盟正式生效。
有关专家指出,与之前的WEEE、RoHS和EUP指令相比,REACH法规影响的范围更广,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轻工、电子、汽车、家电、制药、涂料等十多类产业。我国3万逾种化工产品,以及涉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极有可能出口无门。仅广东就有十余类近万种优势产品出口极有可能因此受阻欧盟。
据了解,欧盟是广东主要的出口市场之一。目前,广东输欧的拳头产品,如机电、纺织服装、塑料化纤等产品中所使用的原料或染色剂等都含有化学品成分,是化学品的下游产品。广东至少十余类上万种优势产品将受其影响,出口受阻。以机电产品为例,广东机电产品对欧出口贸易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广东涉及欧盟出口业务企业有1500多家。去年,广东对欧盟出口机电产品265.2亿美元,占广东对欧盟外贸出口额的75.6%,而输欧机电产品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属于REACH法规的下游产品,仅此一项影响就达百亿美元。对于近年来连受欧盟“绿考”袭击的广东机电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检验检疫有关专家表示,新法规的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造厂家的成本将大大增加。一些规模不大、经济实力不雄厚又达不到输欧要求的中小企业只能放弃欧盟市场,一场国内外化工行业的重新洗牌在所难免。
REACH法规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并且这些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据欧盟估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费用更是高达57万欧元。仅这一项,企业出口欧盟的成本就将普遍提高5%以上,一些检测项目多的产品甚至更高。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支付如此昂贵的检测费用,只能对欧盟市场望而却步。
另外,REACH法规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化学品的生产商,还囊括了进口商、下游产业等多个领域,REACH法规一旦着手实施,欧盟化学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无疑会将巨额检测费转嫁给下游企业,增加中国化工进口企业的成本,成本的再度转嫁,直接受影响的将是我国机电、纺织、服装、家具等产品成本的上升,导致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加、效益下降。
资料整理:科勒颜料外贸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勒颜料外贸出口一部
欧盟作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REACH法规的实施,对我国化工及相关行业影响深远。
据海关统计,2004年,欧盟与我国的化学品贸易总量为2719万吨,总金额达到299亿美元。其中,出口的化学品涉及904个税则号,出口量1000吨以上的有215种产品,出口量100吨以上有474种产品;欧盟向我国出口化学品则涉及1066个税则号,共991万吨,进口额159亿美元。REACH法规实施后,中欧双边贸易中的化学品和使用这些化学品的下游产品将受到直接冲击。
REACH对进口商和欧盟地区内的生产商规定了大量的义务,并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因而也产生了高昂的检测费用。据估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注册评估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化学物质进行第一水平试验需花费约25万欧元,进行第二水平试验需花费约32.5万欧元,两者合计57.5欧元。实际上,REACH引起了严重的进入市场许可的问题,将对中国与欧盟有关的进出口行业及相关方面造成巨大的影响。
首先,REACH将直接使出口欧盟化学产品成本增加。欧盟新化学品政策一旦实施,石化行业将首当其冲,我国将会有近700种出口欧盟的化学品面临注册、评估、许可,且必须通过欧盟国家的进口商或代理商进行注册。有关人士在欧洲会议有关REACH法规也发展中国家化学品出口听证会上了解到,按2002-2004年的统计数据,如果不符合REACH新注册规定,中国每年对欧出口可能减少37亿欧元。注册以化学品安全数据为基础,为满足REACH对安全数据表的要求,我国出口欧盟企业必须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搜集、补充、完善现有产品的安全数据表,或者通过付费与其他注册人共享数据。而对于出口欧盟10吨/年以上的化学品企业,更需以欧盟下游用户、消费者使用等情况为基础进行化学品安全评估、制定化学品安全报告等工作。企业履行以上义务必将产生高昂的测试、注册、评估等费用,使化工品出口欧盟的成本显著增加。
其次,轻工、机电、纺织等相关下游行业也将因为产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而不同程度地受到该制度的影响。这些行业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化学品原材料,而且因为使用的原材料(化学品)种类、来源、数量等更加复杂,需要按照REACH的要求分别准备的相关资料和符合性程序也会更加反复,所需的评估、测试费用更高。这些受影响行业也可以将提供原料相关化学物质信息的要求向上游供应商转移或者采用绿色环保替代产品策略,但这样会使原料供应价格提高,也同样将使产品出口成本上升。可以肯定,为了满足REACH的要求将必然导致对化学品测试、评估、管理等费用成本增加,削弱中国相关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少中国生产企业的利润。
另外,欧盟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来源地,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时还离不开欧盟货源。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的化工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必将把其高额的注册、评估费用打入产品和出口成本,因而提高出口价格,这对中国化工进口企业来说无疑要增加成本。由于我国从欧盟进口的化学品主要是高档的、高附加值的、我国目前急需的有机、无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塑料及其制品,因此,我国化工贸易逆差可能会更大。据行业测算,将使我国从欧盟进口化工品的平均价格普遍提高6%以上,不仅影响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将导致我国相关的下游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纺织、医药、轻工、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严格的评定标准、繁琐的评估程序、高昂的评审费用,这些“拦路虎”都势必会阻碍中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对欧贸易步伐。即使在欧盟内部的评估也将使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会因REACH而倒闭,对于中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短期内难以克服资金、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一系列障碍,被迫放弃欧盟市场、寻找欧盟以外的替代出口市场代替供应商就成为最可能的一种选择。
REACH的实施,将普遍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些原本就成本高、利润小、对环境有污染、危及人身健康的产品,其生产地将会从欧盟转移到第三世界,也极有可能转移到我国生产。随着各国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若不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将可能造成污染转移的问题。影响人体健康及污染环境的产品有可能向我国转移,随之带来的将是我国从自然到社会发展环境的长期的、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尽管REACH将对我国众多产业产生不利影响,但REACH代表了国际上对化学物质实行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而且已经显示了这种制度向更广范围国家扩散的可能,所以,作为全球化经济体重要成员之一的中国,应对REACH将是提升企业、科研组织、政府及其他相关团体对化学品风险评估理论、检测技术及管理措施的研究,促进绿色环保替代品、产业的研发和投入,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化学品的认识、研究、应用和管理的水平,对于整体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则是与百利而无一害的。
广东十余类上万种优势产品出口将受阻
继WEEE、RoHS、EUP三大环保指令相继实施后,一波影响更大、涉及产品更广的“绿考”——REACH法规已于2007年6月1日在欧盟正式生效。
有关专家指出,与之前的WEEE、RoHS和EUP指令相比,REACH法规影响的范围更广,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轻工、电子、汽车、家电、制药、涂料等十多类产业。我国3万逾种化工产品,以及涉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极有可能出口无门。仅广东就有十余类近万种优势产品出口极有可能因此受阻欧盟。
据了解,欧盟是广东主要的出口市场之一。目前,广东输欧的拳头产品,如机电、纺织服装、塑料化纤等产品中所使用的原料或染色剂等都含有化学品成分,是化学品的下游产品。广东至少十余类上万种优势产品将受其影响,出口受阻。以机电产品为例,广东机电产品对欧出口贸易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广东涉及欧盟出口业务企业有1500多家。去年,广东对欧盟出口机电产品265.2亿美元,占广东对欧盟外贸出口额的75.6%,而输欧机电产品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属于REACH法规的下游产品,仅此一项影响就达百亿美元。对于近年来连受欧盟“绿考”袭击的广东机电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检验检疫有关专家表示,新法规的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造厂家的成本将大大增加。一些规模不大、经济实力不雄厚又达不到输欧要求的中小企业只能放弃欧盟市场,一场国内外化工行业的重新洗牌在所难免。
REACH法规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并且这些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据欧盟估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费用更是高达57万欧元。仅这一项,企业出口欧盟的成本就将普遍提高5%以上,一些检测项目多的产品甚至更高。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支付如此昂贵的检测费用,只能对欧盟市场望而却步。
另外,REACH法规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化学品的生产商,还囊括了进口商、下游产业等多个领域,REACH法规一旦着手实施,欧盟化学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无疑会将巨额检测费转嫁给下游企业,增加中国化工进口企业的成本,成本的再度转嫁,直接受影响的将是我国机电、纺织、服装、家具等产品成本的上升,导致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加、效益下降。
资料整理:科勒颜料外贸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勒颜料外贸出口一部
上一篇:第一部分 REACH法规手册简介
下一篇:第三部分 REACH法规要点解读
我要评论: